【北京·导展】7.12 | 中国美术馆60周年展之:墨韵文脉 微速讯

历史讲坛游学   2023-06-28 17:59:30

守护国保 / 传承文化

美在新时代

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系列展览

于5月23日开幕


【资料图】

四大系列主题,近600件作品

集中展现中国美术馆收藏的经典美术作品

鹤鹿凫雁图 朱耷中国画 清

墨韵文脉

八大山人、石涛

与20世纪以来中国写意艺术展

展出两位艺术大师的书画艺术

与时代、社会、个性之间的互动关系

梳理20世纪以来在理念和技法层面

深受二人影响的

中国写意艺术的文脉流变

双鹰图 朱耷中国画 清

采药寻真五言联 朱耷 书法 清

明清之际

八大山人和石涛的书画

被认为是传统写意艺术的高峰

二人同时也是传统开始向现代转型时

最具创新意识的代表性画家

二者的写意

为当时的文人画注入鲜活气息

为后世树立起创新的标杆

江干访友图 石涛 中国画 清代

八大山人是一位内心清冷的奇人

石涛则是一位内心热烈的怪人

作为明室后裔的两人

在身世和经历上有类似也有不同

秋窗竹韵图 朱耷 清代八大山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(一说十六子)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, 十九岁时遭遇国破家亡,旦夕之间竟沦为无处栖身、朝不保夕的亡国遗民。他遁入空门将难以宣泄的人生际遇转化为精神世界的率性洒脱。 其笔下物象形态寥寥可数,看似漫不经心,但无比精准, 鱼翻眼、鸟瞪目,近峰远坡,老树参差,处处流露圆润盈满的精神意趣,于孤冷清寒中尽得超拔之生命感; 无论墨之干湿浓淡,还是形之疏密虚实,抑或布局之离合纵横,奔放亦不失严整,这构成了八大山人的“奇”。 但纵观其生平艺程,并非一味地避世孤僻。他由皇族而僧侣,后还俗,此人生轨迹,实呈与世界、与社会、与自己的和解,呈现在他的艺术中,经历了从早期方硬到后期圆融的嬗变,放逸中始终透现法度。 清凉台图 石涛 中国画 清代石涛在明亡时年仅四岁,故山河破碎、改朝换代并未使他萎靡消沉,并对社会生活保持着积极的心态。 他一反当时画坛摹古仿古的保守之风,格外关注外部世界, 云游四方,饱览名山大川,“搜尽奇峰打草稿”。 其画风变化多方,笔下山水风物,清新自然,真实生动,与主流画风相比呈现出“怪” 相。但石涛底色却铺陈着痛苦与矛盾。 他幼年悲痛缺憾,中年求进无果,晚年寂寥落寞,石涛其人、其艺乃不满现状而试图颠覆的某种投射。 云山图 石涛 中国画 清代20世纪初,原本属于文人艺术传统的写意,开始跳出了相对封闭的领域。 山水画家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中重拾写生传统,不仅继承古法,更师法造化,在勾皴染点之间,重构了山水的意境。花鸟画家在赓续写意传统上,为之一变,淋漓畅快的用笔、鲜亮明丽的设色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活泼。 在题材的选择上,除传统的梅兰竹菊等文人画题材外,还将鱼虾蔬果等人们日常喜闻乐见的“花鸟”诉诸笔端,使文人传统与民间传统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,画面更加雅俗共赏而具有生活气息,有力拓宽了花鸟画的表现空间。

《相州昼锦堂记》纸本

/// 锦带花

讲解提纲

从皇家贵胄到画坛高僧——石涛八大艺术分期与不同时期作品赏析

无主奈何——八大艺术在20世纪花鸟画系统中的传承

不舍一法——石涛之画在20世纪山水画系统中的传承

墨韵一脉——中国美术馆馆藏倪赞等传统文人画

黄安平《个山小像》纸本 纵96.7cm横60.6cm

/// 锦带花

文化讲师

李天慧(布衣)

吉林艺术学院艺术史学硕士

艺术策展人,曾策划泰达美术馆、雅昌艺术中心、中国美术馆等处多个展览

曾走访宋庄各地编辑圆明园艺术家村文献

博物馆展览资深讲师,善于梳理艺术史论脉络,提炼鉴赏观点,讲解力求有理有据有趣,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正确的审美体验

活动费用

268元/人

识别二维码报名

导展时间:7月12日周三9:30墨韵文脉

集合地点:中国美术馆

Tips:请提前预约展览

报名后有事退出怎么办?

集合时间前24小时可以全额退款;24小时内无法退款。

更多线路详情点击查看